博客來e-coupon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



博客來e-coupon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 評價



網友滿意度:



看書是一個最快增加"經驗"和"想法"的方式

你想過的、不曾想過的,

都有各式各樣的人把不一樣的體驗分享給大家

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讀書的原因~

但是讀書真的不能挑食,偶爾各式各樣的書

都要稍微看一下,才不會說在些關鍵時刻

缺了判斷的依據或概念>_<

像是這次看了覺得很有收穫的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

就會是我想推薦給大家的書~

不知道就偏好而言看官喜不喜歡呢?

畢竟也要有愛才能把書看下去嘛!XD

另外附上我常用的折價券網站~

加入@Line粉絲團就能夠輕鬆拿~

推給大家試試看囉;)



小鴨 博客來e-coupon傳送門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



本週熱銷商品:





國小康軒新挑戰測驗卷數學六上(106學年)







國小康軒新挑戰數學自修六上(106學年)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哲學工作,正是要作當代的創造轉化,並使之與西歐、北美哲學對話,成為世界知識體系的一個總結,並且在二十二世紀中完全融合為一。

    由於新資料的發現,使我們對齊國稷下的思想活動,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某一學派的活動,而是戰國時代所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具體表現。並揭示各家派和各種典籍之間複雜的傳承關係,並對觀念加以辨明、比較,將古典中一些玄妙、神秘的思想,透過新的概念和現代的哲學語言,轉化為可理解的知識,以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的特性,也使我們認識各家各派如何打造各自的文明哲學。

    本書特色

    本書採取全方位重述和融通的史觀,使以前被忽視的管子、黃老學派和兵家,在先秦哲學史上以能佔一席之地。

















    • 作者介紹





      歐崇敬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博士(1996-1999)
      政治大學人類學碩士(1992-1994)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1991-1992)
      輔仁大學日文學士(1985-1988)

      學術經歷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佛光大學)中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2000-2004)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暨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2004-2005)
      世界中國哲學研究中心 主任(2005-2008)
      中日思想研究中心 主任(2005-2008)
      世界禪學研究中心 主任(2005-2008)
      南華大學 企管系 兼任助理教授(2004-2005)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2005-2008)
      南華大學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暨建築與景觀學系 兼任副教授(2005-2009)
      南華大學 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2004-2005)
      南華大學 哲學系 兼任副教授(2005-2005)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2005-2008)
      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環球科技大學
      公關事務設計系系主任(2009-2010)
      全球趨勢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 主任(2009-2010)

      並為南方華人學派執行長

      作者相關著作:《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目錄導覽說明



      • 第一章中國哲學史寫作方法論
        前言
        第一節哲學史的史觀與解釋方法研究
        第二節中國哲學史的新分類方式與哲學文獻的當代價值
        一、分類說明
        二、當代中國哲學的價值與世界定位
        第三節哲學史觀與史料詮釋方法的選取問題析論
        結語

        第二章中國哲學與知識體系的構成基礎
        第一節從一種新的方向去看待商周文明與思想發展
        第二節從文明構成的各種基礎考察觀念產生的源頭
        第三節中國文字與中國哲學的首度創造轉化時代
        第四節從生命內涵思考的哲學源頭
        第五節中國知識與學術形構過程中的基礎內涵

        第三章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第一個創造轉化的時代
        第一節商代與西周文獻中所呈現的哲學觀念內涵,以及春秋時代的《老子》、《周易古經》、《論語》、《孫子》、范蠡、《墨經》的時代:哲學的「第一個二百年」與其前沿時代
        第二節一個與《老子》、《周易古經》古易並列為最古老的哲學起源之另一哲學文本系列:從〈逍遙遊〉與《周易古經》的相關轉化作用論《莊子.內篇》作為中國哲學史起源第一個時代的最終成就項:第一個哲學時代、第一個二百年的十多個文本創造
        第三節中國哲學的起源與第一個哲學發展階段:從春秋中晚期方成形的〈八卦〉、〈六十四卦〉數字符號系統到戰國初期的莊周四篇文本﹝約二百年左右的時間﹞
        第四節從〈含山出土五千年前原始洛書〉到(《夏小正》十月曆及早期五行的方位理論等天文學觀念作為中國哲學史之源頭之一項的討論:並論子彈庫《楚帛書》的天文學哲學觀念)

        第四章《老子》:中國哲學基本存有論的創造者
        第一節歷史敘述
        一、《老子》在二十世紀中出土的各種版本
        二、《老子》一書的主要概念與內涵
        第二節老子哲學:「基本存有論」的當代轉化

        第五章孔子的文明哲學與「仁學」的創造轉化
        第一節孔子在中國文明中的地位與其「文明哲學」的打造
        第二節孔子的哲學架構與其後學發展

        第六章《文子》的古本與今本之哲學轉化
        第一節第一個老子學派的創造轉化哲學家
        第二節老學中的首度社會存有論建造者:《文子》及其知識學的貢獻

        第七章道家:楊朱、列子、關尹子、子華子等數十位早期道家思想
        第一節楊朱及《列子》別開生面的原創性哲學內涵
        〈天瑞〉篇
        〈黃帝〉篇
        〈周穆王〉篇
        〈仲尼〉篇
        〈湯問〉篇
        〈力命篇〉
        〈楊朱〉篇
        〈說符〉篇
        第二節關尹喜及其老學的繼承
        第三節《呂氏春秋》中的子華子與楊朱思想轉化敘述
        一、《呂氏春秋》中的楊朱相關六篇文本
        二、子華子思想在《呂氏春秋》中的保留
        第四節《莊子》書中所記載的其他早期道家人物

        第八章《莊子》:最富原創性的哲學文本:前期的兩位莊子書寫者
        第一節〈逍遙遊〉與〈齊物論〉、〈大宗師〉、〈應帝王〉的第一代莊學文本:第一位莊子與其真正「寫作文本四篇」
        一、〈逍遙遊〉的哲學內涵
        二、〈齊物論〉的哲學理論構造
        三、〈大宗師〉的哲學內涵
        四、〈應帝王〉篇的哲學內涵
        第二節第二位《莊子》作者:莊周首位繼承者之〈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的寫作

        第九章莊學〈外篇〉的理論發展
        第一節〈外雜篇〉的分類與價值轉化論述
        一、〈在宥〉、〈天地〉、〈天道〉、〈天運〉、〈刻意〉、〈繕性〉篇對〈內篇〉的繼承其及創造性發揮
        二、〈天地〉篇
        三、〈天道〉篇
        四、〈天運〉篇
        五、〈刻意〉篇
        六、〈繕性〉篇
        第二節〈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遊〉六篇哲學內涵的轉化分析
        一、〈秋水〉篇
        二、〈至樂〉篇的生死解構智慧
        三、〈達生〉篇的生命洞見
        四、〈山木〉篇的「材與不材論」
        五、〈田子方〉篇的「忘言論」與「葆真論」
        六、〈知北遊〉篇的「本根論」

        第十章後期莊學:《莊子.雜篇》哲學思想之創造轉化
        第一節〈庚桑楚〉篇對〈內篇〉的繼承
        第二節〈徐無鬼〉篇
        第三節〈則陽〉篇
        第四節〈外物〉篇
        第五節〈寓言〉篇的後設說明與言說理論
        第六節〈讓王〉篇的「尊生第一論」
        第七節〈盜跖〉篇的社會文化批判
        第八節〈漁父〉篇的「保真論」
        第九節〈列禦寇〉篇
        第十節〈天下〉篇的莊學理論與學術史表現

        第十一章范蠡與黃老學派之《黃帝四經》與〈太一生水〉、〈伊尹.九主〉:稷下黃老的發展:《申子》、宋榮、《尹文子》、《慎子》、《鶡冠子》等學說析論
        第一節范蠡與黃老學派的開創
        一、〈范蠡〉
        二、〈稷下黃老與黃老學〉
        第二節《黃帝四經》的哲學價值:社會存有論的《老子》發展
        一、〈經法〉篇
        二、〈十大經〉篇
        三、〈稱〉篇的轉化重述
        四、〈道原〉篇的轉化敘述
        第三節〈太一生水〉特殊概念的創造轉化
        第四節《申子》與宋榮的政治哲學
        一、《申子》的思想分析
        二、宋榮的哲學思想
        第五節《尹文子》的哲學當代價值
        一、歷史敘述及其理論基礎
        二、創造轉化的《尹文子》重述
        三、小結
        第六節彭蒙與田駢、鄒衍的哲學思想
        一、田駢、彭蒙二者的哲學價值
        二、鄒衍的陰陽與五行觀
        第七節《慎子》由存有學、社會存有論到政治哲學的體系建構
        第八節〈伊尹.九主〉的出土價值
        第九節《鶡冠子》的哲學價值及其轉化敘述

        第十二章名家與《公孫龍子》
        第一節名學與辯學的發展
        第二節惠施:第一個名家哲學轉化創造的完成者
        第三節辯者二十一事與辯者在戰國中晚期的發展
        一、〔二十一事〕的重新分類
        二、戰國中晚期的辯者發展
        第四節公孫龍及其分析哲學與意識哲學、存有學說
        第五節《公孫龍子》:「意識哲學」的創造轉化
        一、前言
        二、文本的分析
        〈白馬論〉
        〈指物論〉
        〈通變論〉
        〈堅白論〉
        〈名實論〉
        三、結論

        第十三章《墨子》與墨家學派的創造轉化
        第一節墨翟與戰國墨家學派的文明哲學體系
        第二節《墨子》的架構與當代價值
        第三節社會存有策略理論:《墨子》十大論題的思考價值
        第四節武裝自衛隊的社會存有策略與反戰和平主張
        第五節墨子〈經.說(上、下)〉與〈大取〉、〈小取〉的科學理性精神及後期墨家學派的創作特質
        一、時空幾何觀及物理觀
        二、知識理論
        三、方法論
        四、〈大取〉篇的著作時代及內涵
        五、〈小取〉篇的創造性與著作時代

        第十四章《孟子》:第一個儒家存有論的建造者
        第一節儒家首度完成的創造轉化者
        第二節《孟子》「知言知識社會存有學」的當代重建及轉化
        第十五章《管子》氣學思想轉化及竹簡〈王兵〉、〈十問〉、〈天下至道談〉篇、《胎產書》
        第一節歷史敘述
        一、《管子》的文明建國哲學系統
        二、《管子》與出土簡帛〈王兵〉篇、〈春秋語事十六章〉、《胎產書》的關係
        第二節《管子》氣學的轉化與當代價值
        一、〈內業〉的存有學架構
        二、〈心術〉(上、下)
        三、〈白心〉篇
        四、〈水地〉篇的古代物理學素樸理論
        五、〈四時〉篇的陰陽政治學
        六、〈五行〉篇

        第十六章《中庸》與《大學》的創造轉化敘述
        第一節《中庸》的存有學重構
        一、歷史地位
        二、《中庸》思想特質
        三、《中庸》「存有學與社會存有學」貫穿的當代轉化敘述
        第二節《大學》的意識哲學與社會存有學
        一、 歷史地位
        二、《大學》經傳的綜合轉化

        第十七章《荀子》:儒家哲學體系的建造者
        第一節歷史敘述及其知識學
        一、歷史地位與其文明哲學
        二、荀況知識學的心理學傾向
        第二節〈樂論〉創造轉化的音樂哲學
        第三節〈樂論〉的音樂哲學重建方法討論:創造性的敘述開展
        儒家的音樂社會存有學
        儒家的音樂社會學
        儒家的音樂人類學
        儒家的音樂心理學
        儒家的音樂人格學
        儒家的音樂治療學
        儒家的音樂表現學
        儒家的器樂功能學
        儒家的音樂倫理學
        儒家的音樂美學
        第四節結論

        第十八章《呂氏春秋》綜合諸家的文明建構哲學
        第一節《呂氏春秋》的文明建構哲學
        第二節《呂氏春秋》與春秋戰國諸子諸家的理論運用
        第三節《呂氏春秋》諸篇內涵的轉化敘述
        〈孟春〉
        〈盡數〉
        〈先巳〉
        〈論人〉
        〈圜道〉
        〈仲夏〉
        〈決勝〉
        〈孟冬〉
        〈有始〉
        〈應同〉
        〈下賢〉
        〈察今〉
        〈知接〉
        〈正名〉
        〈審分〉
        〈君守〉
        〈任數〉
        〈勿躬〉
        〈知度〉
        〈不二〉
        〈執一〉
        〈淫辭〉
        〈觀表〉
        〈有度〉
        第四節《呂氏春秋》音樂本體論的創造轉化

        第十九章今本《易傳》與帛書〈繫辭〉、〈二三子問〉、〈易



















      這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它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在時間上肯定是一種偶然,卻象徵著中國哲學史上的研究和撰寫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崇敬有撰寫七卷《中國哲學史》的雄心,本書是第一卷;假如不知道他在過去十多年中對哲學和中國哲學史所下的功夫,以及研究的成果,你會覺得他未免狂妄。

      崇敬在大學三年級時,便已寫成《超越哲學論》。接著在哲學追求的狂熱中,次年寫了《超越形而上學與自覺層次》一書,最初我讀到這兩本書,不論其如何生硬,當時就已感覺到,一個新的哲學心靈在中國哲學界誕生了。我把我的感受告訴傅偉勳教授,他也有同感。

      嗣後十多年中崇敬在環境並不理想的情況下完成了多種著作,其中比較重要又與中國哲學相關的有《渾沌之知的構造——超越後現代主義的知識理論》、《中國知識論史觀》、《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世界的圖像與構造——邁向存有學的最終理論》,這些著作,打下寫《中國哲學史》的扎實基礎。他在學術上的成就與他的年紀是很不相稱的,在中國近代史上,沒有一位哲學工作者,在三十多歲時 ,便能獲得如此豐富的成果的二十多部哲學著作。

      本書對上一世紀從事哲學史者所用的方法,做過一些檢討之後,既不像有的作者預設了一套方法論,在寫作過程中,不免作繭自縛;也擺脫不了任何特定的史觀——憑藉一種歷史理論,駕馭極為複雜、分歧的思想活動;他採取多方開發的態度,照顧到所有價值的思想,運用各種不同的分析工具、詮釋技巧,發掘哲學史料的涵義,從事知識類型的考察,希望藉此了解中國哲學傳統在世界知識體系中其獨立價值所在。

      從上一世紀第一部具有現代形貌的中國哲學史產生以來,我們就面臨了中西思想的溝通、比較、評價等問題,在西方文明的強勢壓力下,我們的哲學工作者,多少都不免表現出「屈己從彼」的心態,也就是說,總在尋找中國哲學中與西方哲學類似的觀念思想,或者類似佛教傳入中國時代的「格義」工作,不可能建立起與西方哲學平等對話的地位。要建立這樣的地位,必須對自己的哲學傳統先從事深入又富想像力的「創造轉化」的工作,證明這個傳統對當前人類面臨的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富有啟示和智慧。「創造轉化」的觀念,已流行一、二十年,對中國思想傳統多半仍侷限於理論和方法的宣示,能提出可作為範本的作品很少。這幾年來,崇敬就「創造轉化」寫成的幾本書,是否能代表範例,難免仁智之見,但無人能否認他對這方面工作的認真和勤快,這部《中國哲學史》第一卷,就是在近年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在進一步的發展。

      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國思想史》自序說:「思想史之類的書,需要不同訓練,不同觀點,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寫。不同的時代也應該產生新的作品,因不同的時代對思想史的了解,也必會有所不同。」因此,當我讀到這部書的原稿是很興奮的,它是代表新世代「不同訓練、不同觀點、不同知識背景」的新作品,就是以顯示中國哲學傳統仍有生生不息的充沛活力。
      以下是我閱讀本書的印象和感想:

      1.相對於以往的中國哲學史著作,本書是首次把近幾十年來出土的新資料全盤納入,豐富了先秦哲學的內涵。

      2.我年輕時因從方東美教授那裡聽到「中國哲學史都是斷頭的」評語,因此對中國哲學的起源問題,下過一點功夫,也注意到近代的一些考古資料,卻無緣接觸新出土的資料。本書因吸收資料,已為中國哲學起源問題提供了新的理解、拓展了新的視野。

      3.本書因以往的作者,往往以單一的哲學體系來解說中國哲學史,所造成的一些侷限,因而採取全方位重述和融通的史觀,使以前被忽視的管子、黃老學派(是指先秦的黃老學派不是漢初的)和兵家,在先秦哲學史上以能佔一席之地。

      4.由於新資料的發現,使我們對齊國稷下的思想活動,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某一學派的活動(以前有「稷下學派」之稱),而是戰國時代所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具體表現。在以前的著作中,對這樣一個促成思想上互相衝擊、互相交流的時代,皆語焉不詳,由本書已大抵可了解那時代思想活動的大部分真相。

      5.揭示各家派和各種典籍之間複雜的傳承關係,並對各家派相同相似的觀念,加以辨明、比較,不但有助於我們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的特性,也使我們認識各家各派如何打造各自的文明哲學。

      6.本書將古典中一些玄妙、神秘的思想,透過新的概念和現代的哲學語言,轉化為可理解的知識。

      7.「氣」在世界哲學中乃中國獨有的觀念,從先秦開始,中國哲學家已賦予「氣」很複雜的涵義,對後世的哲學以及實用層次的醫學和養成之術,有很大的影響,本書作者認為,這方面的思想,可能是中國對世界哲學特有的貢獻之處,並因此而可能開創哲學的新局。

      8.在哲學史上,沒有任何一位哲學工作者,敢誇稱他的見解絕對正確,因此本書勇於表達與前輩不同看法,應該受到尊重,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正好證明中國的思想傳統的複雜性和豐富的內涵,獨尊一家的時代,畢竟已過去了。

      9.本書的形式與內容皆有所突破。在論述上是用自己的思想和當代的哲學語言,重構了中國哲學史。很少引用原文,而是把原典中的思想,化入一己的思路與架構之中,呈現出適合當代人哲學閱讀習慣的風貌。在內容方面大抵能做到「批判地繼承」與「創造地發展」並重。

      對如此內容廣泛的書,任何一位中國哲學的專家,愛從中挑毛病、找錯誤並不困難。對中國哲學史這一類型的著作,我們關心的重點,並非完全為了理解過去,而是他是否也能照亮未來,就這個觀點來看,本書對中國哲學的將來充滿信心。

      韋政通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586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歐崇敬

      追蹤











    •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3/5/31








    • ISBN:9789863261001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先秦哲學史【南方華人學派06】





arrow
arrow

    rafaelpt6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